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
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
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
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
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
手携鞞铎祛,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
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
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
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
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
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
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
手携鞞铎祛,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
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
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仙境般的幽深山谷景象,透露出诗人对脱离尘世、追求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开篇“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即设定了一个超自然的背景,随后“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更增添了一种出世间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与“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通过这些对比强化了仙境与尘世的差异,以及诗人对于后者的排斥和对前的向往。
在描写山中寺庙时,诗人用“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勾勒出一种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景象,而“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则展现了寺中的宁静和艺术之美,如同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后半部分“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一种精神寄托的追求,即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结尾部分“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达到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而“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则透露出一种对世俗功业的超越。最后,“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似乎是在暗示,即便是返回尘世,也带着山中所得的宁静和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脱离尘世的深切情感。
金波滟滟梨花玉,春色两枝娇映肉。
夜堂莺燕落梁尘,秋帘风露昏银烛。
倦客归来半白头,旧约参差两黄菊。
新年斗酒亦径醉,道旧驩然能五六。
御史家儿反温克,风前玉树何由俗。
上客凛凛八尺身,秀在两眉诗在腹。
醒狂司隶醉奈何,猛雨澜翻无软热。
不嫌呼酒反劝君,要看春空云郁郁。
明朝宁辞一日病,清时未可三闾独。
倒冠落佩郭南门,长庚晱晱山簇簇。
回头一笑堕渺茫,卧听桐鱼唤僧粥。
秋容正摇落,山意恰凄清。
冰彻万缘冷,云随两屐轻。
冥鸿那复下,膏火莫重明。
天地邮亭尔,百年真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