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南雪片飞,吴山寒色动征衣。
莫寻花径防泥滑,且掩衡门待日晞。
弱柳先舒应自损,蛰虫巳出更安归。
乾坤处处旌旗满,肉食何人问采薇。
二月江南雪片飞,吴山寒色动征衣。
莫寻花径防泥滑,且掩衡门待日晞。
弱柳先舒应自损,蛰虫巳出更安归。
乾坤处处旌旗满,肉食何人问采薇。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早春二月的景象,雪花飘落,给吴地的山峦增添了几分寒意,让行人的征衣也感受到了冷峭。诗人提醒读者小心行走,避免花径上的湿滑,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期待,希望在衡门静待阳光驱散阴霾。
接下来,诗人以柳树和冬眠昆虫为例,暗示春天的到来虽带来生机,但也可能带来自然界的损失。弱柳虽先展新绿,却可能因早开而受损;蛰虫虽出,却不知何处是归宿。这寓言般的表达,流露出对时序变迁的感慨。
最后,诗人放眼望去,大地之上旌旗飘扬,象征着权势者的统治无所不在,然而这些达官贵人又有谁会关心如薇草般微小百姓的生活呢?这句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社会不公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整首诗以景起,以情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的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刘基的诗歌风格深沉,此诗尤其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