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犹未定,百姓夜虚惊。
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
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
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
乱离犹未定,百姓夜虚惊。
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
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
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动荡不安与恐惧。首句“乱离犹未定”直接点明了社会背景,紧接着“百姓夜虚惊”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百姓在夜晚因战乱而产生的无端恐慌,这种情绪在乱世中尤为普遍。
“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两句,通过官府征召青壮年入伍和乡村组织军队的行动,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迫近和备战的紧张氛围。这不仅反映了政府对军事力量的重视,也暗示了战争可能带来的更大灾难。
“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笳声(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的吹奏与陇水的流淌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肃杀的气氛,而“杀气暗边城”则直接描绘了战争的阴霾笼罩着边境城市,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避免。
最后,“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表达了对文人士子的感慨。在战乱时代,许多读书人失去了书斋中的宁静,被迫投身军旅或参与抗争。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那些勇于站出来为国家和民族命运奋斗的文人士子的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勇敢面对挑战的文人士子的崇高敬意。
碌碌复碌碌,浮生如转毂。
帝宏匝地罗,人窘弥天狱。
堕地三十载,强半是颦䠞。
算喜无十星,量愁有千斛。
十五岁以前,师傅苦拘束。
朝愁日上舂,暮愁书难读。
十五岁以后,龟手事场屋。
儒中卞去头,宦网又缠足。
千眄得一官,万眄得微禄。
谁知徼五斗,妻子转枵腹。
颜色低上官,肝肠枯案牍。
举止动得过,憎恚若相触。
月不十回圆,酒无三朝熟。
来者不可知,去者不可赎。
欲留色枯槁,欲归心彳亍。
一病觉昨非,万仞遂黄鹄。
勿以径寸荣,易兹寻丈辱。
下马一言,不及暄寒。昔年毛羽,今日肺肝。
我怀如痞,君怀几许。登堂直视,无心可举。
明月浮空,清霜堕地。将军北园,金吾西第。
罗屏昼掩,金罍夜开。呼卢射覆,飞爵流杯。
吾为若舞,若为吾歌。剑去龙沉,逝将奈何。
情长刻短,炉寒火青。歌尊乱箸,谁是主人。
鹏飞九万,为鸴鸠笑。我欲携君,连翩海峤。
自昔衣冠会,都非江海情。
君今读书处,披槛湖波平。
鸥鸟时时下,条风个个轻。
一群飞的历,数点立分明。
忽破春山翠,平添烟水清。
孤栖如有约,一饱便无营。
愧杀鹓行地,愁听凤沼名。
忘机但来往,何必更寻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