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安禅外,孤亭旷望中。
物无形可遁,心与境俱通。
日月光应倍,江山气更雄。
宁须面壁坐,到此即观空。
大士安禅外,孤亭旷望中。
物无形可遁,心与境俱通。
日月光应倍,江山气更雄。
宁须面壁坐,到此即观空。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强至在赞赏长老凤师新建的四照亭时,借题发挥,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理解。"大士安禅外",暗示了亭子周围环境的清静,适合修行者静心冥想。"孤亭旷望中",孤亭独立,视野开阔,寓意心境的开阔和超然。
"物无形可遁,心与境俱通",进一步强调了禅修中的无我之境,万物皆空,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日月光应倍,江山气更雄",通过日月的光明和江山的壮丽,烘托出一种宏大而深邃的意境,象征着禅修者的洞察力和领悟力。
最后两句"宁须面壁坐,到此即观空",直接表达了诗人认为在这里,无需刻意苦修,只需静观即可达到空灵的禅境,体现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