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黄巾乱,乾坤满战尘。
寇雠原赤子,将帅半清人。
抚字无良策,诛求损至仁。
君王频罪己,钟鼓不遑陈。
谁使黄巾乱,乾坤满战尘。
寇雠原赤子,将帅半清人。
抚字无良策,诛求损至仁。
君王频罪己,钟鼓不遑陈。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燕京述哀(其二)》。诗中描绘了黄巾之乱后,乾坤动荡,战尘弥漫的景象。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首句“谁使黄巾乱”,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黄巾之乱并非自然发生,而是有人为因素导致。接着,“乾坤满战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惨状,乾坤被战争的尘埃所覆盖,充满了悲凉与绝望。
“寇雠原赤子,将帅半清人”两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原本是同族的百姓成为了仇敌,而指挥战争的将领却多是清白之人,这种矛盾和悲剧性的情节,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人性的扭曲。
“抚字无良策,诛求损至仁”则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抚恤和治理百姓没有好的办法,征税和索取却损害了仁政,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最后,“君王频罪己,钟鼓不遑陈”表达了对君主自省的期待。君王频繁地自我反省,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福祉却难以实现,因为战争的钟鼓声无法停止,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斥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
精金百鍊方在镕,煖光烁烁飞晴虹。
一泓倾泻紫液冻,炉锤妙手资良工。
员不从规方不矩,形若佩环深几许。
曲生欢伯每相投,却付尊罍为伴侣。
冬曹陈君真好奇,制此绝胜金屈卮。
我来擎出便斟酌,云是新成曾未持。
谓余玉堂仙,素有江湖量。
锦袍湿淋漓,曾醉宫壶酿。
此人正与此杯宜,满劝频斟不容让。
乃锡以嘉号,名曰学士杯。杯惜以予辱。
予亦因杯颓。何如唤起谪仙李,一饮一石襟怀开。
今君棹酒船,归向三江口。
高阳有旧徒,总是文章友。
举杯吸尽瓮中春,吐出新诗千百首。
长白山高连海东,混同江深盘黑龙。
金源立国素彊犷,拜天射柳毬场中。
毬场如镜洒油筑,不使砂砾碍马足。
何处飞来两三骑,窄袖轻衫紧妆束。
锦鞯玉勒黄金羁,相攒都来二十蹄。
毬星一点下还上,杖月半湾高复低。
毬惊杖奋随手脱,臂转身翻竞拿攫。
过马浑疑飞弹侵,睡龙可信明珠落。
奔腾便捷勇莫当,纵猎忽来辽海傍。
挥鞭一举指燕代,南瞻赤焰无精光。
百年世事如流水,古蔡城西叹多垒。
竹屋凄风吹断烟,千载幽兰抱香死。
当年意气扫地无,乃知恃力非良图。
披图怀古增慷慨,端拱修攘真远谟。
蒹葭滴露芙蓉死,画舫娇娃摘莲子。
莲房摘尽雨盖枯,几柄犹存夕阳里。
鹡鸰羽翼何轻盈,随风下上双飞鸣。
几回谑浪学沙鸟,并立莲塘如有情。
烟寒水冷秋无际,画史挥毫岂无意。
入手看来倍感伤,閒倚南薰咏棠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