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
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
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
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
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梦上嵩山》,表现了诗人通过梦境实现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超越现实身体限制的愿望。诗中的“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两句,以梦为媒介,使诗人得以摆脱日常的身体困扰,如同年轻时一般健步登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由状态的渴望。
“千岩与万壑,游览皆周毕”描述了梦中的诗人在嵩山中尽情游历,无所不至,显示出一种超脱物外、心旷神怡的境界。"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中的自由和健康状态,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当“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时,诗人醒来后又恢复到了原本有疾患的身体状态,这是现实与梦境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则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认识,认为身体和精神是两个层面,肉体可能有疾病,但精神世界是健康的。
最后,“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带有一种虚幻性的认知,而“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昼夜既平分,其间何得失”则是在这种认识下,对待遇到困难时的态度进行了总结,提倡无论白天艰辛还是夜晚舒适,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因为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不应有所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