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寇红山八月天,髑髅春草满沙田。
当时未死神先泣,半夜离魂欲化烟。
破寇红山八月天,髑髅春草满沙田。
当时未死神先泣,半夜离魂欲化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悲壮与神秘色彩的画面。首句“破寇红山八月天”,以“红山”和“八月天”营造出战争的激烈氛围,红色象征着战斗的激烈与鲜血的流淌,八月则暗示着时间的紧迫与紧张。接着,“髑髅春草满沙田”一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荒凉展现得淋漓尽致。春草本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但在战后的沙田上却覆盖着髑髅,这种景象既凄凉又震撼,让人不禁联想到战争对生命的无情摧残。
“当时未死神先泣”一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神”以情感,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生命的深切同情。神的哭泣,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战争罪恶的无声谴责。最后,“半夜离魂欲化烟”描绘了一个灵魂在夜深人静时分,试图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化为轻烟飘散的场景。这既是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也隐含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死亡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组合,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引人深思。
少小乐闲旷,被褐守空山。
白头赋远游,倏已二十年。
箪瓢陋巷居,安得如颜渊。
昨宵偶不寐,忆我南山田。
平生伏腊资,今弃草莽间。
岂无升斗禄,差以慰目前。
妻孥在远道,弃置同云烟。
独念故山下,草屋行将颠。
亦知身后名,未若生前闲。
且复对尊酒,一醉已陶然。
¤
客游五千里,乃得物外交。
朔土天早寒,九月草树雕。
衍公林下秀,要我共登高。
秋风净游氛,流目空云宵。
稍觉怀抱宽,遂忘登陟劳。
古人不可见,俯仰心为焦。
缅怀庐山远,神契栗里陶。
斯人去已远,千年犹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