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悲,在泽州。惨淡一纸青天愁。
乞身为母母不留,几欲掷身黄河流。
升堂穗帷啼素秋。别时音徽今在否。
呜呼二歌兮霜风遒。色难志养未尽酬。
有颜敢从毛义游。
我所悲,在泽州。惨淡一纸青天愁。
乞身为母母不留,几欲掷身黄河流。
升堂穗帷啼素秋。别时音徽今在否。
呜呼二歌兮霜风遒。色难志养未尽酬。
有颜敢从毛义游。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五歌》之二,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我所悲,在泽州”开门见山,点明了悲痛的根源所在——在遥远的泽州之地。接着,“惨淡一纸青天愁”一句,通过描绘一片阴郁的天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愁。诗人因无法为母亲尽孝而感到痛苦,甚至产生了想要投身黄河以求解脱的想法,这种极端的情绪表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升堂穗帷啼素秋”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他想象着自己在母亲面前哭泣的情景,仿佛还能感受到那凄凉的秋季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别时音徽今在否”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母亲音讯的牵挂与担忧。在分别之后,那些曾经的温暖话语是否还留在他的记忆中?这一问,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
最后,“呜呼二歌兮霜风遒。色难志养未尽酬。有颜敢从毛义游。”诗人以悲壮的语气结束,将情感推向高潮。霜风遒劲,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他感叹于未能完全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内心充满了遗憾与自责。同时,诗人以毛义的故事自比,毛义曾因母亲年老而辞官奉养,诗人虽有颜面效仿,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亲情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悼念母亲的诗歌,更是一曲对人生、对孝道的深情赞歌。
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
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
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
我□何皎皎,梯落□□□。
根株已断绝,颠倒严石间。
大匠持斧绳,锯墨齐两端。
一驱四五里,枝叶自相捐。
□□□□□,会为舟船燔。
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
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
吾生百年□,自□□□俱。
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
金井梧桐飞报,秋期近也,乌鹊成桥。
为问双星何事,长待今宵。
别今年、新欢暂展,更五鼓、旧恨重摇。黯魂销。
两情脉脉,一水迢迢。寂寥。
寄言儿女,纵能多巧笑,奚暇相调。
暗想离愁,人间天上古来饶。
但心坚、天长地久,何意在、雨暮云朝。宝香烧。
无缘驾海,有分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