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斛龙文鼎可扛,挥毫曾寄碧油幢。
酒兵若有三千骑,肯向诗坛筑受降。
百斛龙文鼎可扛,挥毫曾寄碧油幢。
酒兵若有三千骑,肯向诗坛筑受降。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冠卿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开篇“百斛龙文鼎可扛,挥毫曾寄碧油幢”两句,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出诗人手执重鼎、挥动巨笔的生动场景。“百斛龙文鼎”象征着力量和威仪,而“碧油幢”则是古代书房中悬挂的用来遮阳避光的布幔,诗人将自己的文字比喻为挥洒自如、力透纸背的墨迹,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自信。
接着,“酒兵若有三千骑,肯向诗坛筑受降”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激情与豪迈。这里的“酒兵”可能指的是宴饮之乐,或者是借酒来增添文采,"三千骑"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威慑力。在古代,"受降"意味着敌军向我方投降,这里诗人用此意象表达自己愿以诗人的身份,在文学的坛地上接受挑战,对抗一切不平等的审美标准。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对于个人才华的自信。通过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激情与壮志。
又向丹丘去,安书易往还。
固应官事了,莫放旧书闲。
问讯雪巢老,寄怀巾子山。
经行皆梦境,自笑日苍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