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戏占》
《七夕戏占》全文
清 / 李寄   形式: 七言绝句

谁家姊妹拜天孙,絮絮通陈乞巧文。

织女只因无巧算,年年直待此黄昏。

(0)
鉴赏

这首诗《七夕戏占》由清代诗人李寄创作,以七夕节为背景,巧妙地将民间乞巧习俗与织女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轻松诙谐的风格。

首句“谁家姊妹拜天孙”,以“谁家姊妹”开篇,描绘了一幅七夕佳节姐妹们聚集一堂,向天上的牛郎织女祈求心灵手巧的画面,充满了节日的温馨与期待。这里的“天孙”指的是织女星,即牛郎织女中的织女,象征着女性的智慧与美丽。

次句“絮絮通陈乞巧文”,通过“絮絮”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姐妹们在七夕之夜的交谈,她们彼此分享着关于如何获得巧手的秘诀和故事,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这里的“乞巧文”是指乞求心灵手巧的文字或仪式,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第三句“织女只因无巧算”,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织女与人间的姐妹们进行对比,指出织女虽然拥有织布的技艺,却因为“无巧算”而无法像人间的女子那样通过乞巧文获得更多的智慧与技巧。这里的“巧算”既指织布的技巧,也暗含了对人间女子智慧的赞美。

最后一句“年年直待此黄昏”,点明了七夕节的特殊意义——每年只有在这天的黄昏时分,织女才会与牛郎相会。这句话不仅强调了七夕节的浪漫与神秘,也暗示了人间女子通过乞巧活动,希望能像织女一样,在一年中特定的时刻得到神灵的眷顾与赐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姐妹们的聚会场景,以及对织女故事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智慧与美的赞颂。

作者介绍

李寄
朝代:明   字:介立   号:因庵   籍贯:江阴   生辰:1628-1700

萍客,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母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名,因介于徐李两姓,又历明清两朝,故。博学能文,著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搔首一笑》等诗集二十四卷
猜你喜欢

夏夜四首·其一

夜窗无暑柏阴森,湘簟閒眠独枕琴。

岭畔不知天许远,还将北斗看升沉。

(0)

寿王司训八十

八十初分度,康强见几人。

瞳方仍转碧,发短任垂银。

半子多朝贵,诸郎有席珍。

投来簪绂久,潇洒出风尘。

(0)

郊行呈仲实兄次前韵

偶寻幽事过南乡,照眼晴梅泛晓光。

故里不迷游子望,中年翻忆少时狂。

垂纶未遂鱼空羡,缓辔相随马更良。

义重平生堪屡别,强赓常棣遣回肠。

(0)

吊阳信马贰守

宿草惊心岁月忙,人生不死是流芳。

频年宦辙甘棠在,一脉书香燕翼长。

樽酒几人思北海,门楣有客坦东床。

全归况复稀年近,蒿薤徒劳道路伤。

(0)

次韵曹贰卿苦雪

闭门风雪卧终朝,偶为诗筒引兴饶。

便欲访朋千里去,宁知待伴几时消。

寒深玉宇愁空阔,病减清樽坐寂寥。

旧隐半荒归未得,多情犹谢小山招。

(0)

凌山驿次湛内翰韵四首·其三

风日春来好,江村蔼众芳。

檐暄嬉妇子,陇夕下牛羊。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