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首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
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首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梅花自比,表达了孤独而高洁的品格。"孤根何事在柴荆",梅花生长在简陋的柴门之中,暗示了其不求繁华、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村色仍将腊候并",描绘了梅花与冬日景色融为一体,显示出坚韧的耐寒精神。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通过梅花与轻烟、残雪的互动,展现出梅花的清雅和静谧之美。"等闲题咏谁为愧",诗人自问,即使随意吟咏梅花,又有谁能比得上它的高洁?"子细相看似有情",进一步强调梅花仿佛含有人的情感,富有深情。
最后两句"搔首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诗人想象千年之后,梅花依然独立青草丛中,与其他花草争艳,体现了梅花的永恒和不屈的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梅花的孤高、清冷之美,寓言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