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馀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
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
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馀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
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追呼行》,主要描绘了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首句“去年米贱家赐粟”反映了前一年粮食丰收,官府发放粮食给百姓,但接下来说“百万官仓不馀掬”,暗示官仓储备并不充足。诗人通过“青钱随赐费追呼”形象地描述了官府追加赋税的情况,如同往伤口上撒盐,即“昔日剜疮今补肉”。
第二部分,“今年夏旱秋水生”描述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新问题,夏旱导致粮食减产,而秋水又引发运输难题。诗人指出“江淮转粟千里行”,官府试图调集粮食以缓解饥荒,但“不应远水救近渴”表达了对这种措施效果的质疑,因为远水不解近渴,官仓空虚,连雀鸟都无处觅食,只能“空仓四壁雀不鸣”。
最后两句“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暗含对政府政策的期待,希望执政者能明智决策,既能避免过度征税导致民生困苦,又能有效应对灾荒,达到“两不相伤两相济”的理想状态。然而,“十年敛积用一朝”揭示了积累财富可能在紧急时刻被迅速消耗,而“惊涛破山风动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危机的严重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动荡与政府政策的得失,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政治智慧的呼唤。
我爱南州徐孺子,灌园日在青山里。
手种缘溪千树桃,落花出洞随流水。
陇上辍耕仍读书,日斜犹是带经锄。
紫芝如掌谁能得,黄独为粮自足储。
我欲相从拾瑶草,洞庭始波春渺渺。
寄书为问东园公,勿复悠悠橘中老。
去年采兰兰叶长,今年采兰兰叶短。
秉芳欲寄路漫漫,国香零落风吹断。
莲花峰下采兰堂,永怀焦镜不能忘。
上人开窗面山坐,山水含晖吟谢郎。
三生误落夫差国,翠结琼琚香不息。
目断王孙游未归,江南春草连天碧。
岩岩秦馀杭,天作何大壮。
孤峰有兰若,夐绝厓石上。
去天才一握,陟险仍万状。
云霞或相依,猿鸟不敢傍。
天花落幽户,松吹飘梵放。
上人禅家流,勇往志所尚。
伽趺缚禅寂,抖擞谢尘坱。
境静道易亲,理得形自丧。
翻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拂衣入烟萝,飞屩度层嶂。
徒令世上人,矫首一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