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却尘寰出大千,方乔无复遇乔仙。
泉台渺渺难穷照,镜得纯阳也枉然。
超却尘寰出大千,方乔无复遇乔仙。
泉台渺渺难穷照,镜得纯阳也枉然。
这首诗《怀仙志》由明代诗人周文豹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首句“超却尘寰出大千”,开篇即展现出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决心。这里的“尘寰”指的是凡俗的世界,“大千”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宇宙。诗人以“超却”二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要摆脱尘世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决心。
次句“方乔无复遇乔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追求仙人的道路上,也难以再遇到那些高洁的仙人。这里既有对仙人境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世界中难以寻觅真正精神导师的感慨。
后两句“泉台渺渺难穷照,镜得纯阳也枉然”,则将思考推向更深层次。诗人提到“泉台”,可能是指冥界或某种象征死亡与轮回的地方,暗示着即使在死后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光明与指引。而“镜得纯阳”则可能暗喻了对某些精神力量或真理的追求,但最终发现这些追求也是徒劳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理想境界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怀仙志》通过诗人对仙界的向往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其对生命、精神追求及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固蔕深根且一邱,少时尝恐斧斤求。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终以不才名四海,果然无祸阅千秋。
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眼石枕头。
襞积蓝光刻削成,主人题作正南屏。
身更万事已头白,相对百年终眼青。
烟雨数峰当隐几,林塘一带是中庭。
红尘车马无因到,石壁松门本不扃。
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清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春事欲了莺催,主人虽贫燕来。
玉烛传杯未厌,金吾静夜惊回。
汉家太史宋公孙,漫逐班行谒帝阍。
燕颔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家徒四壁书侵坐,马瘦三山叶拥门。
安得风帆随雪水,江南石上对洼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