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其一》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其一》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当年一上化城峰,十日高眠雷雨中。

霁色晓开千嶂雪,涛声夜渡九江风。

此时隔水看图画,几岁缘云住桂丛?

却负洞仙蓬海约,玉函丹诀在崆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化城峰上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当年一上化城峰”,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暗示了诗人曾在此地留下深刻印象。接着,“十日高眠雷雨中”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狂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霁色晓开千嶂雪,涛声夜渡九江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清晨的宁静与夜晚的动态巧妙结合,千嶂之雪与涛声之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九华山的多姿多彩和变幻莫测。这里,“霁色”、“千嶂雪”、“涛声”、“九江风”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山川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时隔水看图画,几岁缘云住桂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隔水”与“缘云”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又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最后,“却负洞仙蓬海约,玉函丹诀在崆峒。”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约定的遗憾,以及对道家修炼之道的向往。这里的“洞仙”、“蓬海”、“玉函丹诀”等词汇,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和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感表达深沉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画角声从枕底鸣,愁霜怨月不堪听。
拥紬起坐何人伴,只有残灯半晕青。

(0)

水沤二首

至宝何缘识得全,骊珠浮没只俄然。
金仙额上庄严底,只许凡人见半边。

(0)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无朝无夕雨翻盆,村北村南水接天。
断却市桥君莫笑,前头野渡更无船。

(0)

送蔡定夫赴湖南提刑二首

方丈蓬莱第一人,星轺玉节正青春。
只今回鴈峰头客,曾触神龙领下鳞。
未遣五纹朝补衮,便应三字夜司纶。
湘江绿净不可垂,却要珠玑欬唾新。

(0)

送乘叔羽寺丞持节淮东二首

煮海谁为崇,沿淮困不胜。
民思贤使者,帝遣大农丞。
玉节寒侵斗,牙樯冻作冰。
来归闻早著,紫禁要渠登。

(0)

松江蒪菜

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
晓起相傅蕊珠阙,夜来失却水精帘。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
可是士衡杀风景,却将膻腻比清纤。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