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榛深径里,镇日掩松关。
昼静鸦啼缓,人稀草色闲。
种兰分绮石,登阁见青山。
莫讶归来晚,前村乞食还。
荒榛深径里,镇日掩松关。
昼静鸦啼缓,人稀草色闲。
种兰分绮石,登阁见青山。
莫讶归来晚,前村乞食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净严庵周围的环境与氛围。首句“荒榛深径里”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意境,随后“镇日掩松关”进一步强调了庵内与外界的隔绝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只有自然界的生灵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流转。
接着,“昼静鸦啼缓”一句,以鸦的啼叫作为背景音符,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鸦的叫声似乎也变得悠长而缓慢,增添了诗的韵律美。而“人稀草色闲”则将视线从高空中拉回地面,绿草如茵,无人打扰,呈现出一种自在与和谐的状态。
“种兰分绮石,登阁见青山”两句,不仅描绘了庵内种植兰花、石阶蜿蜒的景致,更通过“登阁见青山”这一动作,巧妙地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兰花与绮石的搭配,既体现了庵内的雅致,又暗示着修行者内心的纯净与坚韧。
最后,“莫讶归来晚,前村乞食还”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从容与淡然,即使归来较晚,也不感到惊讶或急躁,而是如同寻常日常一般,前往邻近的村庄乞食。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智慧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净严庵及其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