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筑秋泾上,幽人喜地偏。
回文看妇织,心印有灯传。
阑曲花深处,窗明月到先。
维摩共天女,丈室共安禅。
小筑秋泾上,幽人喜地偏。
回文看妇织,心印有灯传。
阑曲花深处,窗明月到先。
维摩共天女,丈室共安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禅意。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秋泾之上的小筑中,一位隐居者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首联“小筑秋泾上,幽人喜地偏”,开篇点题,小筑位于秋泾之上,环境幽静,让喜爱这份偏僻之地的隐居者感到愉悦。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颔联“回文看妇织,心印有灯传”,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细节。他观察着妻子织布时的回文图案,这不仅是对技艺的欣赏,也是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同时,“心印有灯传”暗示着知识、智慧或某种精神传承,通过内心的光芒传递给他人,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和知识传承的重视。
颈联“阑曲花深处,窗明月到先”,将画面转向自然与光影的交融。曲折的栏杆旁,花朵掩映,而明亮的窗户则先于月光到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寓意着内在世界的光明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相融。
尾联“维摩共天女,丈室共安禅”,引用佛教故事,将隐居者与维摩诘菩萨、天女共同安禅的情境相联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丈室,即大屋,此处指隐居者的住所,与天女共安禅,象征着精神层面的超越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居者在自然与文化、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