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池不见水,但见红与碧。
小雨芰荷翻,一声何处得。
方池不见水,但见红与碧。
小雨芰荷翻,一声何处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荷池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池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美丽瞬间。
首句“方池不见水,但见红与碧”,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方池,本应是清澈见底的,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只见红与碧两种色彩,仿佛水面被一层薄雾遮掩,或是池中生满了红色与绿色的植物,使得水面呈现出独特的颜色。这种处理手法,既展现了荷池的独特风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状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超越。
接着,“小雨芰荷翻”一句,将画面推向动态。小雨轻洒在荷叶上,荷叶随之轻轻翻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带来了清新悦耳的声音。这里的“芰荷”特指菱角和荷花,菱角生长于水中,荷花则亭亭玉立于水面之上,两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荷池的生动景象。
最后一句“一声何处得”,则以一个疑问句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声可能是远处传来的鸟鸣,也可能是池中鱼儿跃起时产生的声响,或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触动。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听觉元素,更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荷池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荷池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色彩、声音等多维度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诗意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异才天纵非力能,画工不是甘为下。
今代风流数大年,含毫落笔开山川。
忽忘朽老压尘底,却怪凫鸿堕目前。
尔来八二复秀出,万里河山才咫尺。
眼边安得有突兀,复似天地初开辟。
明窗写出高轩过,便逐愈湜闻吟哦。
晚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
官禁修严断过访,时于僻寺逢税鞅。
秀润如行琮璧间,清明似引星辰上。
忧悲愉怢百不平,河擘太华东南倾。
平生秀句寰区满,拾掇馀弃成丹青。
平湖远岭开精神,斗觉文字生清新。
未许二豪今角立,要知旁有卫夫人。
同好共城郭,十日不一顾。
人事虽好乖,吾生亦多忤。
阖门对妻子,岁月不可度。
闭目宁用遮,停杯仍下箸。
独无区中缘,永怀岩下趣。
平生三径资,安得一朝具。
万里初历块,前驱告曛暮。
怀归属有思,弃世不待怒。
老境厌逶迟,人情费将护。
向来张长公,吾亦从兹去。
灯花频作喜,月色正可步。
预恐何水曹,明朝有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