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
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
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
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
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居所中,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颇复窥造物"表明诗人不仅关心自身,还注意到周遭世界的构成与运转。"通为一愦愦"一句,通过对比智者与愚者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
接着,"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天气变化无常的情景,天空如同破裂而无法修补,大量的雨水如潮水般涌来。这些自然现象与人间的善恶、得失相呼应,暗示着世事的不可预测和无常。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生长迅速而又易逝的感慨,即便是看似美好或有价值的事物,也如同野草般容易凋零,不禁令人产生悲凉之情。
最后,"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一句,通过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人在闲暇时光,以酒作为伴侣,沉醉于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中。"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则表明这些感触并非偶然,而是有所依据,是诗人长久以来的心境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思和对世事变化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