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二十五首·其一》
《感遇二十五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

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

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0)
注释
幽居:隐居。
世务:世俗事务。
造物:大自然。
一愦愦:混乱不堪。
愚智:愚人与智者。
出没:交替出现。
漏天:天空的破洞。
荡潏:洪水泛滥。
良苗:好庄稼。
稂莠:杂草。
尊中物:杯中的酒。
兀兀:醉醺醺的样子。
凭:寄托。
散幽郁:舒缓忧郁的心情。
翻译
在幽静的居所思考世事,常常窥探自然的奥秘。
世间纷繁复杂,聪明与愚昧交替显现。
天空漏洞无法修补,连绵的雨水泛滥不止。
不只是良田缺乏生机,杂草也随风摇摆不定。
只剩下杯中的酒,三杯下肚就醉意朦胧。
这样的饮酒之乐有些许寄托,时常能缓解心中的压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居所中,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颇复窥造物"表明诗人不仅关心自身,还注意到周遭世界的构成与运转。"通为一愦愦"一句,通过对比智者与愚者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

接着,"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天气变化无常的情景,天空如同破裂而无法修补,大量的雨水如潮水般涌来。这些自然现象与人间的善恶、得失相呼应,暗示着世事的不可预测和无常。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生长迅速而又易逝的感慨,即便是看似美好或有价值的事物,也如同野草般容易凋零,不禁令人产生悲凉之情。

最后,"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一句,通过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人在闲暇时光,以酒作为伴侣,沉醉于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中。"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则表明这些感触并非偶然,而是有所依据,是诗人长久以来的心境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思和对世事变化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题宣和风竹图

尘迷艮岳淡无辉,尚捲珠帘写竹枝。

三百年馀重玩赏,孤梢还带北风吹。

(0)

谢吕山人殊长老送别江南

我自东行君自回,清江小艇逐风开。

今宵雪屋悬灯坐,还复临樽待我来。

(0)

圆明寺会宿次韵别吴校书

经榻多馀为我分,閒身且得伴孤云。

此来已觉心无事,清夜论诗况有君。

(0)

题画山水四首·其三

秋水池塘深,落叶亭台晚。

柴门闭西日,山人犹未返。

(0)

题郭总戎画卷·其一

林霏山色有无间,展卷聊乘幕府閒。

一笑对君揩病目,恰如欧老在平山。

(0)

朴庵先生何公哀挽八章·其三

饥氓不道食无粮,贫女还应嫁有装。

遥想輀车临葬日,几人遮道泪浪浪。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