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何须怨楚宫,六朝残劫总成空。
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终古英灵走河胃,此间形势障江东。
我来祇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
花草何须怨楚宫,六朝残劫总成空。
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终古英灵走河胃,此间形势障江东。
我来祇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
这首诗《寿阳》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寿阳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联“花草何须怨楚宫,六朝残劫总成空。”以花草自喻,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花草无需为楚宫的衰败而哀怨,因为六朝的繁华与残破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一切终将归于虚无。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颔联“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描述了寿阳地面上的历史痕迹。白马青丝可能是指古代战争中的马匹和士兵,这里暗示了寿阳曾经历过激烈的战斗。山在风声鹤唳中,则描绘了战后的寂静与荒凉,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沧桑。
颈联“终古英灵走河胃,此间形势障江东。”进一步揭示了寿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英灵走河胃,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它们虽然已经远去,但寿阳作为连接东西的重要地理位置,其历史影响依然深远。此间形势障江东,则强调了寿阳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它曾经阻挡了东进的力量,保护了中原地区。
尾联“我来祇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表达了诗人亲自探访寿阳的体验。刘安宅可能是与寿阳历史有关的某个地点或人物的住所,诗人通过探访,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斜阳古庙红,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古庙被染上红色的美丽画面,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遗迹的深情缅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