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移居西湖作二首·其一》
《移居西湖作二首·其一》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峰。

白汗此时流枕簟,清风何处动杉松。

残更正好眠凉月,远寺俄闻报晓钟。

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

(0)
注释
火云:指火红的云彩,常用来形容夏日天空的景象。
阳焰:炽热的阳光,如同火焰一般。
小槛:小门槛,这里指简陋的居所。
幽窗:幽静的窗户。
旧峰:指诗人记忆中或曾游历过的山峰。
白汗:形容汗水之多,如同白色布条。
流枕簟:汗水浸湿了枕头和竹席,枕簟代指卧具。
清风:清凉的风。
杉松:杉树和松树,常绿乔木,这里可能象征清凉或远离尘嚣之地。
残更:夜将尽时的更次,指深夜。
凉月:凉爽的月光,给人以宁静清凉之感。
远寺:远处的寺庙。
报晓钟:寺庙清晨敲响的钟声,用来报知天明。
秋声:秋天的各种声音,如落叶、秋风等,常带有萧瑟、清冷之意,也寓含成熟、收获。
涤心地:洗涤心灵,使心境变得纯净。
衲衣:僧人的袍子,这里特指洗净的僧衣。
健形容:健康的外貌,形容人精神饱满、身体康健。
翻译
火红的云彩和炽热的阳光似乎要将天空燃烧,我坐在小门槛或幽暗的窗边思念着远方的山峰。
如今汗水如同白练般浸湿了枕席,却不知清风在何方吹动着杉树和松林。
这将尽的夜正是伴着凉月入眠的好时光,忽然间远处的寺庙传来报晓的钟声。
只等待秋天的声音来净化心灵的世界,僧衣新洗后更显精神饱满的模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思索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火云阳焰欲烧空”一句,以热烈的火云来比喻夏日炎炎的天气,同时也映射出一种热情如火的生活状态。然而紧接着,“小槛幽窗想旧峰”,诗人却选择了退隐,通过“小槛”的字眼营造了一种封闭而私密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诗人的内心似乎并没有完全沉浸于外界的热闹,而是保持着一份对往昔山水的思念。

“白汗此时流枕簟”表明了夏夜难以入睡的情形,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身体上的不适,可能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但紧接着,“清风何处动杉松”,诗人又捕捉到了自然界中那清凉而宁静的一刻,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内心对于平和与舒适的渴望。

“残更正好眠凉月”一句,描绘了一幅在凉爽的夜晚安然入睡的情景,既是对身心得到片刻休憩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紧接着,“远寺俄闻报晓钟”,通过遥远寺庙传来的清晨钟声,再次唤醒了诗人的意识,同时也为夜晚带来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结束。

最后两句“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则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秋天以其清新的气息能够净化心灵,而诗人穿着洗净了的粗布衣服,展现了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画梅·其一

诗到无声也自奇,眼明窗不见疏枝。

江南四月冥冥雨,空忆曹瞒止渴时。

(0)

高士谦墨竹·其二晴竹

新篁解箨春尽,畏日移阴昼长。

一枕南薰破梦,时闻粉节吹香。

(0)

杨妃春睡图

倦舞霓裳曲,曾教枕簟开。

可怜魂梦短,不到蜀关西。

(0)

和西湖竹枝词

长簪高髻画双鸦,多在湖船少在家。

黄衣少年不相识,白日敲门来索茶。

(0)

写墨菊寄陈彦珍

挑灯乘兴写秋芳,寄与幽人晚节香。

栗里尚遗三径在,何时同子醉重阳。

(0)

题登源绿照亭

登源洞里石如屋,绿照亭前水作湖。

溪声绕坐惊风雨,山色入栏供画图。

身世几时归涧谷,林泉何地不蓬壶。

高朋尽日追游乐,莫厌沾衣雨载途。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