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来早晚,落日正萧然。
稍见林外水,独听风际蝉。
牛羊暝知道,墟落远生烟。
岁事看禾黍,方知沮溺贤。
清秋来早晚,落日正萧然。
稍见林外水,独听风际蝉。
牛羊暝知道,墟落远生烟。
岁事看禾黍,方知沮溺贤。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傍晚的宁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首句“清秋来早晚”,点明时节与时间,暗示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接着,“落日正萧然”一句,通过落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同时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之美。
“稍见林外水,独听风际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远处的水流与近处的蝉鸣,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和声,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乐章,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这里的“稍见”与“独听”,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牛羊暝知道,墟落远生烟”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景象,牛羊归家,炊烟袅袅升起,墟落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这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最后一句“岁事看禾黍,方知沮溺贤”则将视角转向对农业生产的关注,通过观察禾黍的生长情况,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先贤如许由、柳下惠(字子禽,又名沮溺)的敬仰之情。他们以简朴的生活方式,顺应自然规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精神在诗人看来是值得学习和推崇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傍晚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涯片云去,遥指帝乡忆。
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
扁舟宿何处,落日羡归翼。
万里无故人,江鸥不相识。
樱桃昨夜开如雪,鬓发今年白如霜。
渐觉花前成老丑,何曾酒后更颠狂。
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
我年日已老,我身日已闲。
闲出都门望,但见水与山。
关塞碧岩岩,伊流清潺潺。
中有古精舍,轩户无扃关。
岸草歇可藉,径萝行可攀。
朝随浮云出,夕与飞鸟还。
吾道本迂拙,世途多险艰。
尝闻嵇吕辈,尤悔生疏顽。
巢悟入箕颍,皓知返商巅。
岂唯乐肥遁,聊复祛忧患。
吾亦从此去,终老伊嵩间。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鍊金。
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
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
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
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