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楸叶尽势槎枒,天入虚堂影不遮。
藓步纡回留鹤迹,春光次第到梅花。
还山倦客无机警,望海羁鸿感岁华。
所幸瓠巴东海棹,得从斗宿伴灵槎。
庭楸叶尽势槎枒,天入虚堂影不遮。
藓步纡回留鹤迹,春光次第到梅花。
还山倦客无机警,望海羁鸿感岁华。
所幸瓠巴东海棹,得从斗宿伴灵槎。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息耕草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联“庭楸叶尽势槎枒,天入虚堂影不遮”以枯枝败叶衬托出冬日的萧瑟,天空仿佛直接延伸至空旷的厅堂,光影难以遮蔽,营造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藓步纡回留鹤迹,春光次第到梅花”则通过鹤迹和梅花的描绘,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更迭,即使在严冬,也有生机与希望的存在。
颈联“还山倦客无机警,望海羁鸿感岁华”表达了诗人作为归隐之人的平静与淡泊,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所幸瓠巴东海棹,得从斗宿伴灵槎”引用典故,瓠巴操琴于东海,与斗宿相伴,象征着诗人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冬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自我心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孤云去来无常踪,流水曲折无定容。
纡馀散漫随天风,流行坎止忘西东。
南岳道人曰普融,壁立万仞疑少通。
山林市朝能两空,未觉芥蒂于其胸。
脱身尘埃寓高峰,澹然遗世无冥鸿。
岂知绝物非中庸,忍饥学仙啖柏松。
住山出山偶然中,人不吾舍吾其从。
浆馈未足为污隆,要与后学开盲聋。
我方处世知铅舂,自知冠冕久不工。
愿言香火他日同,二老会当林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