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宣南昼闭门,幽花相对更无言。
残秋去国人如醉,晚照横窗雀自喧。
坐觉宫廷成怨府,仍愁江海有羁魂。
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
九日宣南昼闭门,幽花相对更无言。
残秋去国人如醉,晚照横窗雀自喧。
坐觉宫廷成怨府,仍愁江海有羁魂。
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九日虎坊桥新馆独坐偶成》。诗人描绘了重阳节(九日)独自在新馆中度过的情景。他选择了白天闭门,与幽静的花朵相伴,显得格外宁静,但内心却充满感慨。
"残秋去国人如醉",表达了对时序更迭、国事衰颓的无奈,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晚照横窗雀自喧",以傍晚的阳光斜照和窗外鸟雀的鸣叫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坐觉宫廷成怨府,仍愁江海有羁魂",诗人深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如同怨恨滋生之地,同时为自己或他人流离失所、漂泊异乡而忧虑。
最后两句"孤臣泪眼摩还暗,争忍登高望帝阍",诗人以"孤臣"自比,泪水模糊了视线,强忍着不去登高眺望象征朝廷的"帝阍",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力改变的悲凉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的无奈与哀愁。
咫尺隔山海,作书问如何。
蚁垤既畜粮,蛙窟如鸣鼍。
积暑复一雨,斧斫仍手摩。
钩窗欲悬麻,出门已横河。
人言月离毕,未必致滂沱。
东皋繁草木,兰艾不同科。
惊鱼畏密罟,独鸟鸣南柯。
稍无虫飞喧,复觉蝉语多。
因声作好恶,与物殊未和。
卧闻夜来雨,归种故山禾。
百年须下泽,万里付长罗。
先生断百好,尚以诗作魔。
缩子万言手,听渠七字哦。
室迩人则远,燕默劳者歌。
思君得老瘦,触热生积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