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十岁九被涝,今年洪水乃异常。
五坝平分势未杀,高堰一线危骑墙。
宝应高邮受水地,通运一望成汪洋。
车逻疏泄涨莫禦,河臣束手无良方。
秋风西北势复暴,遂致冲溃田禾伤。
哀哉吾民罹昏垫,麦收何救西成荒。
截漕出帑敕大吏,无遗宁滥丁宁详。
百千无过救十一,何如多稼歌丰穰。
旧闻河徙夺淮地,自兹水患恒南方。
复古去患言岂易,惄焉南望心徬徨。
下河十岁九被涝,今年洪水乃异常。
五坝平分势未杀,高堰一线危骑墙。
宝应高邮受水地,通运一望成汪洋。
车逻疏泄涨莫禦,河臣束手无良方。
秋风西北势复暴,遂致冲溃田禾伤。
哀哉吾民罹昏垫,麦收何救西成荒。
截漕出帑敕大吏,无遗宁滥丁宁详。
百千无过救十一,何如多稼歌丰穰。
旧闻河徙夺淮地,自兹水患恒南方。
复古去患言岂易,惄焉南望心徬徨。
这首《下河叹》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下河地区遭遇洪水灾害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洪水泛滥的严重性,也反映了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悲痛。
首句“下河十岁九被涝”,点明了下河地区常年遭受洪水侵袭的苦难。接着,“今年洪水乃异常”强调了今年洪水的特别严重。诗人通过“五坝平分势未杀,高堰一线危骑墙”描绘了洪水冲击之猛烈,以及防洪设施的岌岌可危。
“宝应高邮受水地,通运一望成汪洋”形象地展示了洪水淹没土地的景象,一片汪洋让人触目惊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车逻疏泄涨莫禦,河臣束手无良方”揭示了官府应对措施的无力,凸显了人与自然力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秋风西北势复暴,遂致冲溃田禾伤”进一步描述了洪水的肆虐,不仅破坏了农田,还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最后,“哀哉吾民罹昏垫,麦收何救西成荒”表达了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以及对粮食歉收的担忧。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治理洪水和预防灾害的思考。“截漕出帑敕大吏,无遗宁滥丁宁详”体现了朝廷对灾情的重视,以及对官员的严格要求。然而,“百千无过救十一,何如多稼歌丰穰”则提出了疑问,表达了对更有效解决方法的期待。
“旧闻河徙夺淮地,自兹水患恒南方”回顾历史,指出洪水问题并非首次发生,并且可能长期困扰南方地区。最后,“复古去患言岂易,惄焉南望心徬徨”表达了对恢复古代治水智慧的渴望,以及对南方水患持续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展现了对灾民的深切关怀,也蕴含了对治理洪水和预防灾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