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盖高团午荫连,岧峣苍翠上青天。
交枝树底云长湿,拂雾岩前鹤正翩。
客误引车掀绿帻,僧閒卓锡听冰弦。
清时不植东巡怨,风节依稀挺万年。
凤盖高团午荫连,岧峣苍翠上青天。
交枝树底云长湿,拂雾岩前鹤正翩。
客误引车掀绿帻,僧閒卓锡听冰弦。
清时不植东巡怨,风节依稀挺万年。
这首诗描绘了兴国灵山中的一处景观——引路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融合。
首联“凤盖高团午荫连,岧峣苍翠上青天”,以“凤盖”比喻松树的高大与苍翠,描绘出松树在夏日正午时分,为人们提供遮阴的景象,同时又借“岧峣苍翠上青天”表现了松树的高耸入云,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交枝树底云长湿,拂雾岩前鹤正翩”,进一步描绘了引路松的环境与氛围。松树的枝叶交织,仿佛是天空中的云朵被长久地湿润着;而松林前的岩石,在晨雾的轻抚下,一只鹤正悠然自得地翩翩起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意境。
颈联“客误引车掀绿帻,僧閒卓锡听冰弦”,则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一位游客因迷路误入松林,被这自然美景所吸引,不禁掀起头巾,赞叹不已;而僧人则在松林间静坐,倾听远处传来的琴声,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清时不植东巡怨,风节依稀挺万年”,表达了诗人对清平时代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在清明安定的时期,人们无需担忧东巡(帝王巡行)带来的劳民伤财之事,而是能享受自然之美,传承并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同这引路松一般,历经千年依然坚韧不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引路松及其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