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费公熙之嘉靖间从丈人魏方伯受室广藩署中读书于此今来藩粤忽已三十五年矣为纪其事》
《费公熙之嘉靖间从丈人魏方伯受室广藩署中读书于此今来藩粤忽已三十五年矣为纪其事》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卜婚千里凤凰飞,玉润人如卫玠稀。

日暖渡江持橐至,春深隃岭迓轮归。

重来铃阁临朱鸟,新佩银章向紫薇。

谁似世臣今四岳,君王咨尔正垂衣。

(0)
鉴赏

此诗《费公熙之嘉靖间从丈人魏方伯受室广藩署中读书于此今来藩粤忽已三十五年矣为纪其事》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诗中描绘了费公熙与丈人魏方伯在广藩署中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卜婚千里凤凰飞”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两人情感的深厚与美好,如同千里之外的凤凰飞来,象征着缘分的天定与爱情的珍贵。接下来的诗句“玉润人如卫玠稀”,则以玉的润泽比喻人品的高洁,将费公熙比作稀有的卫玠,赞美其人格魅力。

“日暖渡江持橐至,春深隃岭迓轮归”两句,描绘了费公熙在春日里渡江而来,又在深春时节返回的情景,体现了他与丈人之间的频繁往来和深厚情谊。而“重来铃阁临朱鸟,新佩银章向紫薇”则进一步展现了费公熙在丈人家中的地位提升,以及他与丈人关系的稳固与加深。

最后,“谁似世臣今四岳,君王咨尔正垂衣”一句,借用了古代帝王咨询四岳(即四方诸侯)的典故,表达了对费公熙作为世臣,能够得到君王信任和倚重的高度评价。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费公熙与丈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士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和礼遇。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和周伯温参政九日南园宴集诗二首·其一

步履巉岩若跨鳌,望中诗兴与秋高。

西山拄笏东山屐,右手持杯左手螯。

返照入湖明塔影,断云将雨过林皋。

松间饮散归来晚,金粉霏霏湿锦袍。

(0)

次曹新民感时伤事韵三首·其二

北伧老作江南客,抚卷令人百感生。

天下纷纷何日定,胸中磊磊有时平。

沧江日映旌旗影,紫塞风悲鼓角声。

今日封侯总年少,老来豪气谩峥嵘。

(0)

赋长律二十二韵题吴江郭州判索送谢太守诗卷

持节吴江日,分符槜李辰。

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

冻雨连清道,灵风动洒尘。

字民亲若子,破敌捷如神。

水寺题诗遍,田家问俗频。

莺花苕霅晓,烟树洞庭春。

是处歌龚遂,连城借寇恂。

湖山当大郡,封壤接比邻。

在昔京都富,于今府库贫。

三苗空掠地,百粤阻通津。

赤县伤凋瘵,苍生受苦辛。

髓枯肤未剥,病亟气难伸。

画省持衡鉴,乌台列缙绅。

谈兵犹辩士,献策尚从人。

閒世才难得,如公孰与伦。

抚时先恺悌,起废莫因循。

城筑工尤大,田毛赋必均。

烬馀驱瓦砾,兵后剪荆榛。

惠化仍多举,祯祥或可臻。

铸钱资国费,赈粟散仓陈。

和气随天转,舆情与日新。

斐章书令德,史笔待词臣。

(0)

题贺耕叟晚香亭

陶翁本爱菊,屈子亦餐英。

两贤天壤间,千古清风清。

翁乎饮辄醉,子也空独醒。

何如贺狂客,不羡身后名。

中州有沃壤,丧乱不得耕。

种菊数十本,得酒还自倾。

自歌仍自和,乌乌作商声。

陶然有馀乐,聊复全此生。

(0)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一章华台

周纲陵夷九鼎轻,玉帛交错朝蛮荆。

熊虔北睨志未已,积材垒土搀青冥。

姬姜丽质郑卫音,台中燕乐森如林。

汾沮远略肘腋变,乾溪一散愁人心。

荒山饥走归无所,睡酣又失涓人股。

棘闱深闭魂魄飞,申亥负尸埋浅土。

章华台上空子规,啼杀游魂终不归。

(0)

次兹息庵冬日海棠韵

盈盈宫锦仙,厌彼繁华场。

当春不自献,婉娩怀无方。

托根旃檀林,金仙借恩光。

群阴正凝冱,特与回春阳。

拒霜宜愧死,江梅亦羞香。

翻令桃李颜,应有趋时伤。

定惠一笑姿,未免随春芳。

始信鹤林仙,解逞非时妆。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