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
乘兴有时携短棹,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
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
更饮一杯红霞酒,回首,半钩新月贴清虚。
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
乘兴有时携短棹,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
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
更饮一杯红霞酒,回首,半钩新月贴清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便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生活,与自然界中的云卷云舒、水流不断融为一体。
"乘兴有时携短棹,江岛,谁知求道不求鱼。"则展现了诗人偶尔驾起小船,漫游于江心之岛,不是为了捕捉鱼类,而是在探寻生命的真谛和精神的寄托。
"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灵,如鹤等相伴,与之共享悠闲时光。在春天的河岸边,他沉浸于野花的芬芳以及琴声和书卷中的智慧。
最后,"更饮一杯红霞酒,回首,半钩新月贴清虚。"则是诗人在品尝美酒之余,回望身后,一弯新月悬挂于澄清的夜空中,这种宁静与孤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意境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生活自在的追求。
诗道古所重,诗篇今不难。
寂寥建安来,尚有李杜坛。
齐梁小儿体,往往不足观。
君侯贤关秀,磊落夜光寒。
簸弄豪侠窟,洗涤儒腐酸。
连编忽堕前,惘然失悲欢。
金华三洞高,东流五百滩。
乃能收拾之,尽归一毫端。
惜我保社人,未同把檀栾。
挥弦送飞鸿,悠悠发清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