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曾卧榄山春,三十年能几度亲。
说选未闻天上语,相逢俱似梦中人。
官居佐贰时虽晚,邑有先儒俗必淳。
点检平生辛苦事,可无恩雨洒疲民。
翠云曾卧榄山春,三十年能几度亲。
说选未闻天上语,相逢俱似梦中人。
官居佐贰时虽晚,邑有先儒俗必淳。
点检平生辛苦事,可无恩雨洒疲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的《赠陈式尹之建安》。诗中以“翠云曾卧榄山春”开篇,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仿佛诗人曾经在春天的橄榄山中休憩,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接着,“三十年能几度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三十年的光阴匆匆过去,与故人相见的机会屈指可数。
“说选未闻天上语,相逢俱似梦中人。”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相聚的难得与梦境般的虚幻感。即使是在谈论选择或是交流思想时,也仿佛听不到天上的声音,彼此的相遇如同梦中一般,充满了神秘与不可预知性。
“官居佐贰时虽晚,邑有先儒俗必淳。”这里诗人转而赞美对方在担任地方官员时虽然时间不早,但其所在之地因有先贤的教化,风俗淳朴,显示出对陈式尹政绩的认可和敬佩。
最后,“点检平生辛苦事,可无恩雨洒疲民。”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无论是辛劳还是挫折,都希望能像雨水滋润大地一样,给予百姓以恩泽,表达出对民众深切的关怀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脱身游万里,空手出长安。
犹以抱琴乐,不知行路难。
春归吴国远,水满紫溪寒。
越俗今章甫,疑师不著冠。
翁媪老白发,萧然老江干。
大儿荆溪游,折腰岂为官。
诸儿走异县,亦各营一餐。
别多会面少,端复坐饥寒。
诸幼且眼前,笑语开我颜。
勿问贤与愚,怀抱俱相关。
护书如护儿,救燎如救饥。
可笑亦可怜,似高还似痴。
为此阳冰篆,法传丞相斯。
长楸蹙骐骥,快剑斫蛟螭。
瑚琏祖庙器,衮冕岩廊姿。
夜光含圭角,春水变华滋。
观物独写妙,苦心人得知。
入石疑无笔,妙处君独窥。
庐陵千载人,叹此尤崛奇。
一旦随灰烬,世疑峄山肥。
成坏固有数,惜哉徒尔为。
永成吾不预,既坏那可追。
当其将坏閒,万一神护持。
一物尚不忍,其馀可类推。
乃知放麑翁,仁心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