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楼倚半空,月宇纳天风。
揽景真无尽,会心迥不同。
石泉银泻峡,蕙草绿抽丛。
壶里年常静,人间春渐融。
岩楼倚半空,月宇纳天风。
揽景真无尽,会心迥不同。
石泉银泻峡,蕙草绿抽丛。
壶里年常静,人间春渐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山中景象,诗人以泠然阁为视角,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之感巧妙融合。
“岩楼倚半空,月宇纳天风。” 开篇即以雄奇的岩楼和广阔的月宇起笔,暗示了泠然阁所在之地的高峻与辽阔,月宇接纳着天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揽景真无尽,会心迥不同。” 揽景即欣赏景色,诗人感叹眼前的美景无穷无尽,而真正的会心之处在于心灵的感悟,与外界的景致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种体验是难以言喻的。
“石泉银泻峡,蕙草绿抽丛。” 石泉如同银色瀑布般倾泻而下,映衬着峡谷的幽深;蕙草在丛生之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一抹绿色点缀其间,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清新的自然景观。
“壶里年常静,人间春渐融。” “壶里”一词借用道家术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永恒,即使外界岁月流转,内心依旧保持平静。而“人间春渐融”则描绘了春日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既有视觉上的壮丽景色,也有心灵上的深刻触动,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皇施仁,浩无垠,普天率土皆王臣。
岛夷卉服咸尊亲,如彼葵藿迎朝暾。
满刺加,处海滨,道里辽绝世罕闻。
使者过之忽咨询,老稚稽首怖且欣。
挈妻孥,徔臣邻,远涉钜海趋天津。
不惮险远谒枫宸,方物上陈兼异珍。
琛贝绚烂杂宝薰,服食器用罗缤纷。
吾皇慎德期日新,岂在玩好劳晨昕。
万邦黎庶归陶甄,嘉此岛夷忠且勤。
万里效顺输瑶琨,圣皇怀柔道弥敦。
大官宴之酌以醇,锡以内帑绮与纁。
远人屏营望天门,喜瞻中国明圣君。
仰聆天语何谆谆,感兹苍穹雨露均。
小臣何幸沾洪恩,称圣寿,亿万春。
朝霞拥晴迎太阳,满空炫转朱火扬。
凤綵龙文结缥缈,歘忽变化神灵张。
始疑天孙织锦过,七襄百花就剪将。
缝裳精光倏烁帝为喜,命呈下土旌成章。
又疑女娲鍊石初得方,功肇洪炉开混茫。
火精水银出铸冶,金花五色填穹苍。
玉京瑶台如帝乡,道德君王同紫皇。
阊阖九门辟荡荡,文武干官鸿雁行。
时和气应群物育,从兹衮衮来祯祥,载睹卿云歌八荒。
西南有高阁,下瞰沧江清。
飞闼百馀尺,复道周西楹。
白日一何丽,照耀丹青明。
借问谁所为,云是滕王婴。
壮哉大唐业,封子临斯城。
佩玉杂鸣銮,物换星亦更。
胜地罕常见,贤者垂令名。
昔闻华子鱼,杕策迎吴兵。
英雄各适用,鼎足形遂成。
相公布文德,复此嘉会并。
群才若云集,颂以讴歌声。
阳春不为乐,万物争光荣。
登高瞩旷世,临流忘濯缨。
再拜述短辞,柱石齐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