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谢吕君见寄二首·其二》
《次韵谢吕君见寄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鄂城未至客湓城,谁识惓惓欲见情。

端肯寄书凭雁足,遥知求友认莺声。

论心政愿投胶漆,临路良难渡水罂。

江海一生今老矣,待来重结岁寒盟。

(0)
翻译
我尚未到达鄂城,暂居湓城作客,心中那份渴望相见的情感又有谁知?
只希望能借雁的足力,传递我的书信,通过它们遥远的叫声,我知道你在寻找朋友。
我们心意相通,如同胶漆相粘,但此刻要与你相见却困难重重,仿佛要渡过装满水的罂粟之路。
如今漂泊在江海之间,已近暮年,期待着未来能再次共度艰难岁月,重温我们的友情。
注释
鄂城:指湖北鄂州。
惓惓:深切、诚挚。
雁足:大雁的脚,古代常用来比喻书信传递。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古人常用以象征友人。
胶漆:比喻深厚牢固的友情。
水罂:装满水的瓶子,形容路途艰险。
岁寒盟:寒冬时节的约定,象征经受考验的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谢吕君见寄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重逢时能共同经历风霜岁月的情感。

“鄂城未至客湓城,谁识惓惓欲见情。”这里通过“鄂城未至”表明距离遥远,而“客湓城”则是诗人目前所处之地。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这种复杂情感。

“端肯寄书凭雁足,遥知求友认莺声。”诗人希望通过信鸽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的“端肯”表明诗人的坚定决心,而“遥知”则是对那位朋友深刻理解的期待。

“论心政愿投胶漆,临路良难渡水罂。”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渴望。他愿意将自己的真诚之心比作“胶漆”一般坚固,而“临路良难渡水罂”则形象地表达了重逢之路的艰难。

“江海一生今老矣,待来重结岁寒盟。”诗人的这种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深厚。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老年,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与朋友重逢,一起经历更多的风霜,共同见证岁月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情谊,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元夕观傀儡

锦裆丛里斗腰支,记得京城此夕时。

一曲《太平钱》舞罢,六街人唱看灯词。

(0)

用韵送净月上人

阴崖颠风无时兴,篁竹偃地虎昼行。

斲冰积雪卧空谷,春至唯闻禽鸟鸣。

华阳南便洞窗小,香烟西放蛾眉道。

神僧问讯破孤寂,把臂入林一倾倒。

帕头蒙寒驴背驮,泥滑稳于杯渡波。

寄谢少年王敬和,独行其如法汰何?

(0)

杂咏四首·其一

堤晚游人争渡,花密流莺乱鸣。

近水楼台柳色,转山楼观钟声。

(0)

送郭似山回张公洞

春风吹沙春草长,杂花媚烟飞野香。

幽花袅袅泫雨色,人间光景劳中肠。

赤城老仙呼鹤起,迢迢直度太湖水。

玉洞碧桃凝古芳,玄扃窈窕罗疏绮。

吟诗赠别情相关,雾节风幢几日还。

归来无语生幽寂,啼鴂一声春昼閒。

(0)

夜坐口占

虚亭月色不胜寒,况坐绿波亭上看。

啼断候蛩秋寂寂,好怀正在曲阑干。

(0)

虎丘十咏·其七塔影

塔倚高标立,楼深一窍虚。

海风吹幻影,颠倒落方诸。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