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两句勾勒出一片宁静的水域夜景,月光如洗,将夜色映得更为深邃。"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则引出了诗中的人物和情感,歌声传来,带着哀愁,让人不禁感到悲凉。
接下来的几句"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则深入描绘了这位歌者,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她在唱完歌后不禁泣下,泪水晶莹,如同夜晚的露珠或月光下的珍珠。这女子的形象和她悲伤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凄凉。
最后几句"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则展现了诗人的好奇与同情,他询问这位女子是哪家的,但她却不愿意回答,只是低着眉眼,留下了泪水,这种含蓄和隐忍更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以及女性柔美情感的深切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