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门前树,岚沉水上山。
忽闻邻犬吠,知是渔舟还。
老病青畦废,长贫白首闲。
意中人去远,寂寞道书间。
鸟宿门前树,岚沉水上山。
忽闻邻犬吠,知是渔舟还。
老病青畦废,长贫白首闲。
意中人去远,寂寞道书间。
这首明代诗人顾祖辰的《客去夜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夜晚画面。首句“鸟宿门前树”以自然景象起笔,静谧的夜晚,鸟儿归巢,栖息在门前的老树上,展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恬静。次句“岚沉水上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山间的雾气沉沉,倒映在水面,增添了神秘感。
第三句“忽闻邻犬吠”,通过犬吠声的突然出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暗示着有人归来,可能是渔舟归航,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客人的期待和关注。第四句“知是渔舟还”进一步确认了这个猜测,渔夫的归来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丝生动的气息。
接下来,诗人转向自我内心世界的描绘:“老病青畦废,长贫白首闲。”他自述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农田劳作已成往事,生活贫困,只能安度晚年。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仍保持着淡泊的心态,享受着闲暇时光。
最后两句“意中人去远,寂寞道书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尽管身处宁静的田园,但因为亲友不在身边,内心深处充满了寂寞。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无奈,以及对远方的深深怀念。
赤城谭旧令,为政且鸣琴。
涧瀑知清操,山云识苦吟。
自甘微贱拙,谁信勒碑深。
归路春风近,烟花绕禁林。
霜林凋落云影垂,朔风猎猎鼓寒威。
偶来禅房访虚寂,上人为我弹金徽。
此调悠悠泯千载,今日忽闻一嗟咨。
上人所弹不在指,我亦非于耳听之。
霜天玉磬敲清晓,夜月秋声动翠微。
举世纷纷爱筝筑,寂寥古意谁能知。
过门不是钟期子,慎勿汗漫调朱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