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父老尚弦歌,共感吴门惠泽多。
今日文风俱扫地,尽抛礼乐事干戈。
儿童父老尚弦歌,共感吴门惠泽多。
今日文风俱扫地,尽抛礼乐事干戈。
这首诗描绘了武塘地区在吴氏义塾的影响下,民众生活与文化氛围的和谐景象。首句“儿童父老尚弦歌”生动展现了当地教育普及,无论孩童还是长者都沉浸在音乐与诗歌的海洋中,体现了浓厚的文化传承与教育氛围。接着,“共感吴门惠泽多”则进一步强调了吴氏义塾对这一地区的深远影响,不仅惠及了众多学子,也使得整个社会充满了感恩之情。
然而,诗的后两句“今日文风俱扫地,尽抛礼乐事干戈”则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转折。它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繁荣的文化与和平氛围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战争与暴力。这种变化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社会变迁和价值取向转变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既赞美了过去教育与文化的辉煌,又警示了当前社会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的深切关注。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佳人多命薄,初心慕、德耀嫁梁鸿。
记绿窗睡起,静吟闲咏,句翻离合,格变玲珑。
更乘兴、素纨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蟾滴夜寒,水浮微冻,凤笺春丽,花砑轻红。
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空羡画堂鹦鹉,深闭金笼。
向宝镜鸾钗,临妆常晚,绣茵牙版,催舞还慵。
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