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说当年,孀母茕茕,偏值时危。
见腥刀驱走,闺中少妇,乱旄拥去,马上蛾眉。
势岂能全,义难受辱,夜哭孤灵拜且辞。
翻身入,早一泓水碧,毕命何疑。十龄弱息畴依。
空遍绕、澄潭日夕啼。
便寻来沙上,都无弃履,觅从波底,并少遗尸。
戚矣魂消。嗟乎命薄,天道茫茫讵有知。
重回首,算千秋此恨,欲忘何时。
惨说当年,孀母茕茕,偏值时危。
见腥刀驱走,闺中少妇,乱旄拥去,马上蛾眉。
势岂能全,义难受辱,夜哭孤灵拜且辞。
翻身入,早一泓水碧,毕命何疑。十龄弱息畴依。
空遍绕、澄潭日夕啼。
便寻来沙上,都无弃履,觅从波底,并少遗尸。
戚矣魂消。嗟乎命薄,天道茫茫讵有知。
重回首,算千秋此恨,欲忘何时。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失去家园、被迫离开的年轻女子形象,充满了悲壮与凄凉的情感。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女子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勇敢与决绝,以及她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惨说当年,孀母茕茕,偏值时危。”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和平时期的温馨与战乱时期的残酷鲜明对比,突出主题。孀母的孤独与无助,与战乱背景下的动荡形成鲜明对照,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见腥刀驱走,闺中少妇,乱旄拥去,马上蛾眉。”这一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乱中女性的遭遇,腥刀、驱走、乱旄、蛾眉等词语,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女性在战乱中的脆弱与无助。
“势岂能全,义难受辱,夜哭孤灵拜且辞。”这几句表达了女子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与无奈。她选择以死抗争,拒绝屈辱,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尊严的坚守。
“翻身入,早一泓水碧,毕命何疑。”女子的决定充满了决绝,她选择跳入清澈的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行为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尊严的捍卫。
“十龄弱息畴依。空遍绕、澄潭日夕啼。”这里通过年幼子女的视角,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牺牲的悲剧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失去母亲的子女的深切同情。
“便寻来沙上,都无弃履,觅从波底,并少遗尸。”这一段描述了女子牺牲后的情景,沙地上没有留下她的足迹,波底也没有留下她的尸体,强调了她的牺牲是无声的,但其影响深远。
“戚矣魂消。嗟乎命薄,天道茫茫讵有知。”词人在此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哀叹,以及对天道不公的质疑,情感深沉而复杂。
“重回首,算千秋此恨,欲忘何时。”最后,词人回顾历史,感叹这样的悲剧将在千秋万代中不断重演,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对一位女性在战乱中牺牲的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人性光辉与社会悲剧的深刻洞察。词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画面,引人深思。
晨起扪层巅,苍茫见尘市。
鼙鼓生远陴,壶蜂在幽耳。
遥知细柳屯,于时阅军士。
俯彼万铠群,微哉一窖蚁。
初集如慕膻,俄拥如聚米。
或圆如旋磨,或方如缘几。
隐隐床下声,牛斗差可拟。
未熟黄粱间,忽忆大槐里。
昔在群蚁中,不知蚁是已。
长揖谢孙穰,微笑辞剪起。
蛮触胡为哉,鸡虫今已矣。
醉眼未醒时,此真尺与咫。
更陟最上头,须弥亦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