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
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
江湖比苦无书疏,风月今怜阻笑谈。
暇日销忧应有作,簿书仍急亦何堪。
生平但识古书耽,老至方知世路谙。
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
江湖比苦无书疏,风月今怜阻笑谈。
暇日销忧应有作,簿书仍急亦何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寄唐德舆时决狱辰沅》。诗中,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唐德舆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首句“生平但识古书耽”表明诗人一生专注于读书,晚年才深刻理解世事的复杂。次句“老至方知世路谙”则揭示了他到老年才体会到人情世故的深沉。
“君想归途在巴蜀,我行何日返东南”两句,诗人想象唐德舆可能正在巴蜀之地,而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奔波,返回东南家乡,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和羁旅的无奈。接下来,“江湖比苦无书疏,风月今怜阻笑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因忙碌而难以书信往来,连共享风月时光也变得奢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现实生活的艰难。
最后两句“暇日销忧应有作,簿书仍急亦何堪”,诗人感叹即使在闲暇的日子里,忧虑也无法消除,因为繁重的公文工作(簿书)依然紧迫,生活压力之大令人难以承受。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