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馀天亦复,天地讵无心。
独观剥复几,千载逢知音。
流行与充塞,浑沦曷升沈?
此事无声臭,茫茫何处寻。
剥馀天亦复,天地讵无心。
独观剥复几,千载逢知音。
流行与充塞,浑沦曷升沈?
此事无声臭,茫茫何处寻。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奉次舆浦王公冬至前二日韵》中的一节。湛若水以自然现象“剥复”为引,探讨宇宙变化和人生哲理。"剥馀天亦复"表达天地万物循环往复,暗示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天地讵无心"则提出疑问,暗示天地间是否蕴含着某种内在规律或意志。"独观剥复几,千载逢知音"表达了诗人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认为这种深刻的洞察并非易得,需要千年才可能遇到真正理解的人。
"流行与充塞,浑沦曷升沈"进一步阐述了事物在流动与充满之间的状态,以及如何在混沌中寻求上升与沉沦的平衡。"此事无声臭,茫茫何处寻"以无声无息的事物比喻抽象的哲理,感叹寻找这种真理如同在浩渺之中寻找答案,显得迷茫而深沉。
整体来看,湛若水通过自然现象寓言人生哲理,展现出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对宇宙人生的独特见解。
平生不喜桃李春,懒随年少争芳新。
堂前酌我金叵罗,春衫密缝恣其仁。
出郊相逢好朋伴,赠我殽羞荐歌管。
等闲对客难为劝,强作春妍趁游衍。
人言洛阳富春光,我来看花如醉狂。
蚩堤欲决值连雨,著鞭跨马空自忙。
天津一声来杜宇,东君冉冉归何处。
春会有归归太早,忍见红荒在尘土。
归来山中自闭门,落花片片馀空山。
今春只向风雨过,伤春怀抱将谁言。
武陵风景四时好,扁舟径问桃源叟。
春来春去总不知,赏心一付寻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