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曲非由燥火成,天然宁是裁金营。
匠人雕饰嫌工巧,高士指挥爱格清。
有节更看文以贲,从心不踰矩斯贞。
本宜赐与齐贤器,摛藻翻因献宪卿。
首曲非由燥火成,天然宁是裁金营。
匠人雕饰嫌工巧,高士指挥爱格清。
有节更看文以贲,从心不踰矩斯贞。
本宜赐与齐贤器,摛藻翻因献宪卿。
这首诗通过对竹根如意的描绘,展现了其自然天成之美,以及匠人与高士对艺术品的不同审美追求。诗中提到的“首曲非由燥火成,天然宁是裁金营”,强调了竹根如意的自然形态并非人为刻意雕琢而成,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下来,“匠人雕饰嫌工巧,高士指挥爱格清”两句,对比了匠人和高士对于艺术品的偏好,前者可能更倾向于精细的工艺,而后者则更欣赏其内在的清雅之气。
“有节更看文以贲,从心不踰矩斯贞”则进一步阐述了竹根如意的内在品质,即它不仅外形美观,更有内在的节操和正直。最后,“本宜赐与齐贤器,摛藻翻因献宪卿”表达了对竹根如意作为礼物的期待,希望它能被赋予高尚的用途,如同赠予贤能之人或宪臣,彰显其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竹根如意这一具体物象,探讨了自然美、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以及物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
司空暹罗人,面手黑如漆。
华风一来觐,登观稍游逸。
戏向扶胥口,树两波罗蜜。
欲表身后奇,愿此得成实。
树毕顾归舟,冥然忽相失。
虎门亦不远,决撇去何疾。
身家隔胡汉,孤生长此毕。
犹复盼舟影,左手翳西日。
嗔匈带中裂,㗅咙气喷溢。
立死不肯僵,目如望家室。
塑手一何似,光景时时出。
墟人递香火,阴风吹崒峍。
上有南海王,长此波臣秩。
幽情自相附,游魂知几驲。
至今波罗树,依依两蒙密。
波声林影外,檐廊暝萧瑟。
百里见青山,言旋谅非徐。
风波仍水宿,龙蛇惊夜居。
明发尤惨澹,川途尚修纡。
水驶凌方约,云寒日未舒。
弥亘多芳草,寂历少畋渔。
寒光冒明湖,朔风转高墟。
旧事成往迹,馀生惟读书。
古人不可见,岁莫安所如。
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
万人化为鱼,凛然馀孤城。
仅见沮洳间,檐楹半颓倾。
日月照蛟室,风波栖蜑氓。
侵薄连群山,浩荡烟霞明。
山回时复圆,盂盎涵光晶。
忽然睹开豁,天末翠黛横。
此来顿觉异,日在江湖行。
吕梁遂安流,泯泯无水声。
狼牙没深沉,一夜走长鲸。
三洪坐失险,蛟龙不能争。
乃知房村间,尚未得泻倾。
如人有疾病,腹坚中膨脝。
空役数万人,绩用何年成?
鸠能知天雨,鹊能知天风。
嗟哉此微禽,托命风雨中。
用志久不分,遂与造物通。
吾亦晚有闻,天道犹张弓。
闽客不见雪,流霰在鸣琴。
兹晨何飘瞥,快作崩山音。
七弦正凝结,万象回幽阴。
南思九仙远,北望三湘深。
江水萦后期,春气动前林。
毋令招隐曲,荒涂空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