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穴虚深宛似房,石形方稳亦如床。
千年知是谁人隐,一郡除非此地凉。
山外雨来烟色暝,林间风过药苗香。
尘埃已断尤清寂,今日禅僧不上堂。
石穴虚深宛似房,石形方稳亦如床。
千年知是谁人隐,一郡除非此地凉。
山外雨来烟色暝,林间风过药苗香。
尘埃已断尤清寂,今日禅僧不上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避暑之地,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之美。首句“石穴虚深宛似房”,以石洞比作房屋,既突出了洞穴的幽深,又营造出一种隐居生活的氛围。接着“石形方稳亦如床”,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环境的舒适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处休憩之所。
“千年知是谁人隐,一郡除非此地凉”两句,通过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避暑胜地独特凉爽气候的赞叹。这种远离尘嚣的避世生活,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后半部分“山外雨来烟色暝,林间风过药苗香”描绘了雨后山林的朦胧景象,以及微风吹过,带来草药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净化的一种象征。
最后,“尘埃已断尤清寂,今日禅僧不上堂”则点明了此处不仅是避暑之地,更是一个修行的圣地。禅僧的不上堂,或许意味着他们在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不再为世俗所累,而是沉浸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禅修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避暑之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以及对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上书乞江淮,得请临关河。
所得非所愿,亲友或相诃。
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况当国西屏,形胜古来多。
昆渠涌北郭,华岳垂东阿。
羌虏昔未平,驿骑如飞梭。
间谍诗出没,关梁苦谁何。
尔来一清净,西望多麦禾,魏绛方和戎,先零正投戈。
秦人释重负,道路闻行歌。
便当卧斋合,次第除网罗。
时时一啸咏,未用勤催科。
诸孤寄吴越,食口如雁鹅。
时分橐中金,何必手自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