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入幽谷,磴迂景更延。
阳光时翳竹,石色写冷泉。
不见琅琊寺,心知白云边。
残僧恋幽景,断臂初非禅。
岁暮少风雪,回禄稍擅权。
海内有此亭,夺去宁非天。
中有不坏者,断碑犹宛然。
逋民半吴越,过客多幽燕。
树根落断崖,聊挂从军鞭。
鸟啼空落日,野色愁寒烟。
月上人归尽,山空水溅溅。
一径入幽谷,磴迂景更延。
阳光时翳竹,石色写冷泉。
不见琅琊寺,心知白云边。
残僧恋幽景,断臂初非禅。
岁暮少风雪,回禄稍擅权。
海内有此亭,夺去宁非天。
中有不坏者,断碑犹宛然。
逋民半吴越,过客多幽燕。
树根落断崖,聊挂从军鞭。
鸟啼空落日,野色愁寒烟。
月上人归尽,山空水溅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醉翁亭时所见的幽静景色与深沉情感。开篇“一径入幽谷,磴迂景更延”,诗人沿着一条曲折的小径深入山谷,每一步都引领着更美的风景。阳光时而被竹林遮蔽,石色映照着清凉的泉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不见琅琊寺,心知白云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处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接着,“残僧恋幽景,断臂初非禅”则以僧人的形象,象征着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暗示了某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岁暮少风雪,回禄稍擅权”描绘了季节变换的景象,虽无风雪,但火神(回禄)似乎在暗中掌控着自然界的秩序。这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隐含了对社会政治局势的微妙比喻。
“海内有此亭,夺去宁非天”表达了对醉翁亭独特魅力的赞叹,仿佛是天意安排的奇迹。接下来,“中有不坏者,断碑犹宛然”点出了亭内的历史遗迹,断碑虽残缺,却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形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永恒。
最后,“逋民半吴越,过客多幽燕。树根落断崖,聊挂从军鞭。鸟啼空落日,野色愁寒烟。月上人归尽,山空水溅溅。”这一系列的描写,展现了醉翁亭周边环境的荒凉与静谧,以及时间的流逝。逋民与过客的出现,增添了人间的气息,而鸟鸣、野色、寒烟、月升等自然景象,则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行吟载洒兼提壶,柳阴系马坐青芜。
寻僧不绎禅悦味,烹鲜且就蔬笋厨。
古亭高会恐迟暮,夕阳鲁戈挥不住。
溪芦流水春又生,故人遥向江南去。
振衣秘魔崖,灵山辟天窍。
陡壁俯千仞,树林森杳渺。
同向这里看,俨然若天造。
相传二青洞,古迹不可晓。
下山觉步奔,夕阳山更好。
平生惭健步,强踏西山道。
三百古寺中,安能穷其奥?
随意松林边,翱翔羡飞鸟。
匆匆一览间,应使山灵笑。
归卧下泽车,岸然烟霞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