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隐公》
《赠隐公》全文
唐 / 耿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

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

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

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

(0)
翻译
人世间无论远近,佛道中都已遍历过。
东海自古以来始终存在,而南朝的寺庙最为众多。
晚年我姑且融入世俗,初次修行之地便能降伏恶魔。
今日我已忘却尘世烦恼,审视内心,佛法的深意如何呢?
注释
世间:人间。
近远:距离远近。
定里:佛道修行之地。
遍曾过:都已经经历过。
东海:指中国东部海域,象征永恒。
经长在:一直存在。
南朝:古代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寺最多:寺庙数量多。
暮年:晚年。
聊化俗:姑且融入世俗生活。
初地:初次修行的地方。
摧魔:降伏恶魔,比喻克服困难。
今日:现在。
忘尘虑:忘记世俗忧虑。
看心:审视内心。
义若何:佛法的道理怎么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耿湋所作,名为《赠隐公》。诗中通过对世间远近、古今变化的描述,以及个人暮年向往超脱尘俗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首句“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表明诗人已经阅历广泛,无论远近之地都有所涉猎,这里的“定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者是虚拟的居所,“遍曾过”则显示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经历和认识。

接下来的“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历史与空间画卷。“东海”常被用来象征远大和辽阔,而“南朝寺最多”则是对中国古代佛教盛行时期的一种写实,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体验。

至于“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超脱精神。这里的“暮年”指的是晚年,“化俗”意味着要转变世间的习俗和观念,而“摧魔”则是佛教术语,意为摧毁烦恼,消除邪恶之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和精神束缚的摆脱,以及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最后,“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则是在询问自己,在今朝放下尘世的忧虑之后,那份心中的道义又是如何?这里的“看心义”暗示了诗人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自我审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流转、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个人超脱尘俗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耿湋
朝代:唐   字:洪源   籍贯:河东(今属山西)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猜你喜欢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其二洗药池

真人栖隐处,洗药有清池。

金丹要沐浴,玉水自生肥。

(0)

秋海棠

春色先阴到海棠,独留此种占秋芳。

稀疏点缀猩红小,堪佐黄花荐客觞。

(0)

雪中过虎牢

萧萧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过虎牢。

广武山川哀阮籍,黄河襟带控成皋。

身经戎马心逾壮,天入风霜气更豪。

横槊赋诗男子事,征西谁为谢诸曹。

(0)

闰九

前月登高去,犹嫌菊未黄。

秋风不相负,特地再重阳。

(0)

寄赠张南卿兼答文篇之贶时南卿在鄱阳

君不见邯郸轻薄少年儿,斗鸡走狗长相随。

忽然失意向杯酒,拔剑相看死何有。

君不见关西大姓多侠徒,结客如云倾五都。

一朝金尽人事改,昨日交朋竟谁在。

我笑悠悠世上人,须臾反复非情亲。

拂衣便欲沧海去,但许明月随吾身。

张侯为人心事好,使我一见喜欲倒。

交友如君未易逢,相逢恨不相知早。

相知虽早亦何为,气豁神倾在一时。

君知海内刘玄德,我识弘农皇甫规。

昨来赠我琼瑶作,把酒高吟意寥廓。

色动曹刘侧耳听,魂归万古开冥漠。

故人一别两何如,无限风期记素书。

千里神交如咫尺,相思谁道隔江湖。

(0)

和人游仙峰庵三首·其一

千岩万壑翠萦回,一洗衰翁病眼开。

落日多情留别岭,秋空无地著浮埃。

云闲出岫初无意,松老参天岂愿材。

我是散仙君记取,更鞭鸾凤少徘徊。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