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运会复何营,现在都归夙妄情。
劫火几时灰并烬,颓波谁谓致澄清。
足知贫贱为生拙,且喜行藏著处轻。
快睹巨涛朝浴日,风尘不向海门生。
回看运会复何营,现在都归夙妄情。
劫火几时灰并烬,颓波谁谓致澄清。
足知贫贱为生拙,且喜行藏著处轻。
快睹巨涛朝浴日,风尘不向海门生。
这首诗《将隐海上》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穆所作。诗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联“回看运会复何营,现在都归夙妄情。”诗人回顾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安排,感叹一切似乎都归于最初的幻想与愿望,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劫火几时灰并烬,颓波谁谓致澄清。”诗人以“劫火”象征人生的苦难与挫折,“灰并烬”比喻一切的消逝与毁灭,“颓波”指社会的动荡与变迁,“澄清”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苦难与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颈联“足知贫贱为生拙,且喜行藏著处轻。”诗人认为贫贱的生活是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所致,但同时也感到庆幸,因为这种生活状态使他能够更加轻松地行事,没有过多的束缚与压力。
尾联“快睹巨涛朝浴日,风尘不向海门生。”诗人想象自己站在巨浪之上,迎接朝阳的洗礼,象征着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难,依然保持乐观与坚韧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世俗的纷扰,如同海门一般,不受外界风尘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社会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榜眼莲花,早历尽中书,廿四番考。
太素光阴,三万六千过了。
曾见五世鸳鸯,一辈辈、白头双笑。
记一年、一阕菱歌,红豆金箱不少。
那回偷采芳龄小。叹莲娃、生子都老。
藏身粉指青编里,也抵中山一觉。
依旧浅水蓬莱,想玉面、皱纹羞照。
忆折梅同下西洲,犹是玉台初稿。
记西风、画船归去,江南无限烟水。
万花如梦春如海,输尔燕欢莺喜。秋色里。
剩一抹、轻霞裁作江妃帔。蛾眉老矣。
且明圣湖边,苎萝村畔,还我浣纱地。
春波暖,太液花光似绮。菱歌一曲新试。
芙蓉镜里簪花出,换了白鸥身世。铅泪洗。
也不分、莲心省识东风味。清溪十里。
待眉月生时,玉箫停后,重认第三妹。
珠穆高峰,拔海起、几千万尺。
算终古、鸟飞不到,断无人迹。
吸气岂用高世术,凿冰只作梯山级。
看闯然、三影逼天来,天惊裂。亚欧队,纷似织。
先与后,俱消失。笑长埋雪下,但留遗骨。
矫矫中华新建制,健儿身手谁能敌。
伴歌声、浩荡拂云霄,旗翻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