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宫中,手探足还蹑。
一元十二会,理乱在目睫。
我欲从先生,□□□□□。
三十六宫中,手探足还蹑。
一元十二会,理乱在目睫。
我欲从先生,□□□□□。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古圣先贤遗像的瞻仰与追思,通过对比空间和时间的宏大,表达了个人渺小却又满怀敬仰之情。"三十六宫中,手探足还蹑"一句,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在广阔空间内探索和反复思考的行为,既映射出诗人的谦逊态度,也表达了他对知识与智慧追求的深切。接着,"一元十二会,理乱在目睫"则强调了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连续性,"一元"可能指的是宇宙之初或事物的本源,而"十二会"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周期性,如年份的循环。如此设置,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智慧传承的敬畏。
至于最后一句"My desire is to follow the masters"(我欲从先生),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向往和追随之心,虽未直接写出具体内容,但隐含着对知识与道德的极高追求,以及希望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综观全诗,以空间和时间为背景,通过个人与宇宙、历史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于智慧和道德的深刻追求。
浮荣过眼风脱叶,鸳行无复清梦接。
柴门昼闭雀可罗,寒日晖晖弄疏樾。
已种芳兰滋九畹,更遣胎仙舞三叠。
李侯壮志亦可人,举目万里欲横绝。
醉眼时看石棱紫,吟鬓半作霜棘折。
方今圣主躬俭勤,奏赋不须誇羽猎。
中兴盛事要磨崖,老于文字谁踰结。
愿君勉力上扶摇,渺渺云海出飞楫。
莫随铩翮卧穷巷,漫学啼螀吊寒月。
随缘到处是吾庐,风雨飘飖敢定居。
异县逢君如隔世,七年怪我苦无书。
平生出处皆陈迹,大半交游已故墟。
愁绝不知尊酒尽,醉归儿女笑牵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