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开了,又春归何处,与人俱老。
白袷看花情绪短,非复旧时怀抱。
镜影伤心,钗声入梦,往事浮云杳。
落红帘幕,新愁知酿多少。
差喜烛畔樽前,搓酥滴粉,一朵留娇小。
谁解文园游兴倦,空剩酒襟诗稿。
石帚词仙,云英美眷,恨不相逢早。
双瞳剪水,怎禁临去波悄。
酴醾开了,又春归何处,与人俱老。
白袷看花情绪短,非复旧时怀抱。
镜影伤心,钗声入梦,往事浮云杳。
落红帘幕,新愁知酿多少。
差喜烛畔樽前,搓酥滴粉,一朵留娇小。
谁解文园游兴倦,空剩酒襟诗稿。
石帚词仙,云英美眷,恨不相逢早。
双瞳剪水,怎禁临去波悄。
这首《壶中天·惜春》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沈泽棠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将逝的哀愁与惋惜之情。
开篇“酴醾开了”,以酴醾的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然而紧接着“又春归何处”一句,便透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接下来“与人俱老”四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季节的变化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伤感。
“白袷看花情绪短,非复旧时怀抱。”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心情,突出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镜影伤心,钗声入梦,往事如浮云般消散,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落红帘幕,新愁知酿多少。”以落花满地、帘幕低垂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暗示着春天即将离去,引发人们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
“差喜烛畔樽前,搓酥滴粉,一朵留娇小。”在即将离别的时刻,诗人试图在烛光下、酒杯前留住春天的痕迹,通过描绘细腻的场景,寄托了对春天最后的挽留之情。
“谁解文园游兴倦,空剩酒襟诗稿。”借用典故,表达了对文人雅士游兴渐减、只能留下诗稿自慰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悲叹。
“石帚词仙,云英美眷,恨不相逢早。”通过赞美石帚词仙(可能指某位古代文人)及其美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遗憾,希望能在更早的时候相遇,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双瞳剪水,怎禁临去波悄。”以“双瞳剪水”形容眼神清澈明亮,却无法抵挡离别时内心的波澜,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分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与惋惜,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通过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深刻表达了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冉冉五云深,山西日光薄,登楼集群贤,纵目天宇廓。
落木悲徂年,寒光照杯酌。
浩歌兴悠然,意行非涧壑。
缅怀龙山游,此乐久寂寞。
胡为落帽人,白首恋宾幕。
醉余发诗情,分韵尽佳作。
吾爱漉酒巾,西风吹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