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歇平林,虚庭生夕阴。
浅凉初适体,明月最宜心。
野鹤安恬梦,山虫善苦吟。
西峰有高士,契阔到于今。
一雨歇平林,虚庭生夕阴。
浅凉初适体,明月最宜心。
野鹤安恬梦,山虫善苦吟。
西峰有高士,契阔到于今。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宁静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联“一雨歇平林,虚庭生夕阴”,开篇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后的景象:雨水停歇,平旷的树林显得格外清新,庭院在夕阳的映照下,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暮色。这里通过“一雨歇”和“虚庭生夕阴”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浅凉初适体,明月最宜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雨后的微凉让身体感到舒适,而明亮的月光则最能触动诗人的心灵。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感官和情绪的影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颈联“野鹤安恬梦,山虫善苦吟”,将视角转向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野鹤安恬梦”和“山虫善苦吟”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多样。野鹤在宁静中安然入梦,山虫在月光下吟唱着生命的乐章,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敬畏。
尾联“西峰有高士,契阔到于今”,将话题引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高士”既可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也可解读为隐居山林的智者。诗人与这位高士之间的深厚友谊跨越了时间的长河,至今仍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惜。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