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揩倦眼,问春事,可谁酬。
正拂帽烟丝,沾衣润绿,双桨微沤。
红楼,乍寒乍冷,怕开帘人被落花羞。
惊蝶难寻旧影,暮莺如咽枝头。沧州,怅惘前游。
江海别,几经秋。傍斗牛北望,山颦水怨,日淡云收。
东流,送春万里,向津桥人静忽沉忧。
梅雨清和近也,白騧曾许迟留。
出门揩倦眼,问春事,可谁酬。
正拂帽烟丝,沾衣润绿,双桨微沤。
红楼,乍寒乍冷,怕开帘人被落花羞。
惊蝶难寻旧影,暮莺如咽枝头。沧州,怅惘前游。
江海别,几经秋。傍斗牛北望,山颦水怨,日淡云收。
东流,送春万里,向津桥人静忽沉忧。
梅雨清和近也,白騧曾许迟留。
这首《木兰花慢》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王易所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词人的感触。开篇“出门揩倦眼”,形象地写出词人带着疲惫的心情出门,想要寻找春天的气息。接着,“问春事,可谁酬”表达了对春光的期待与无人共赏的遗憾。
“正拂帽烟丝,沾衣润绿,双桨微沤”描绘了烟雨蒙蒙中泛舟湖上的景象,湿润的空气和轻轻荡漾的波纹,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词人观察到红楼内外的冷暖变化,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
“红楼乍寒乍暖,怕开帘人被落花羞”进一步渲染了春色的娇媚与词人的敏感,落花虽美,却让词人担心触动了红楼中人的伤感。接下来,“惊蝶难寻旧影,暮莺如咽枝头”通过描写蝴蝶消失和傍晚莺鸟的哀鸣,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往昔的怀念。
“沧州,怅惘前游”直接表达出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他遥望江海,感叹离别之苦,山水似乎也在诉说着他的心事。随着词意的推进,“日淡云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送春万里”则寓言了词人内心的失落与不舍。
结尾处,“梅雨清和近也,白騧曾许迟留”描绘了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词人期待在这个时节能有所停留,但又暗示着无法抗拒的离别。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一室萧然景最清,小池丛石细蒲生。
日长自觉閒情好,书罢还宜倦眼明。
行见有花昭上瑞,不须多节表虚声。
频呼稚子添新汲,静据胡床看晚晴。
楚畹幽期空自许,谢庭佳致蚤同盟。
凭君莫话崇高事,已伴琅玕进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