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能得几朝晴,病叟深藏似冻蝇。
独夜山房惟烛影,暮年家乐只檐声。
垫巾此老犹标致,裹饭何人访死生。
村北村南泥滑滑,且宜高卧闭柴荆。
春来能得几朝晴,病叟深藏似冻蝇。
独夜山房惟烛影,暮年家乐只檐声。
垫巾此老犹标致,裹饭何人访死生。
村北村南泥滑滑,且宜高卧闭柴荆。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感受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超然世外的心境。首句“春来能得几朝晴”表达了诗人对于春日晴好的珍惜和期待,同时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常感受。紧接着,“病叟深藏似冻蝇”则表现出诗人因病体弱,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之情。
“独夜山房惟烛影”、“暮年家乐只檐声”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仅有蜡烛照明,以及暮年的家庭生活中,只剩下屋檐滴水的声音。这些细节勾勒出诗人的孤独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垫巾此老犹标致”、“裹饭何人访死生”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迈仍要整理衣物的执着,以及在贫困中无人问津的情形。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况,也反映出他的坚韧与孤独。
最后,“村北村南泥滑滑”、“且宜高卧闭柴荆”两句,则描绘了外部环境的湿滑,以及诗人选择高枕而卧,关闭门窗,以草木为伴的生活状态。这既是对外界干扰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守护。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这种淡泊明志,不与世事争竞的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的一种精神追求。
我公龙章兼凤姿,民望久属天子毗。
中间卅年隐乡里,孝友政外奚为为。
闽江上下两听水,图史花竹争纷披。
成章更与逮小子,横舍一一分级差。
帆风忽踔万千里,亲见蛟鳄行跜夔。
侨流忠爱良未衰,喁喁内向能抚谁。
归来报告千万语,读者思卧闻者疑。
属闻圣朝恫五典,宣室昨者重受釐。
河东由来股肱郡,阴曀待子开清曦。
用人行政枋未坠,愿采荃蕙毋薋葹。
吁嗟乎,运当阳九想骨鲠,何异伏暑怀冰凘。
幸令可治勿卤莽,疾革卢扁犹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