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梦半窗晓,鸟声犹未喧。
閒看花落尽,深坐尺无言。
残梦半窗晓,鸟声犹未喧。
閒看花落尽,深坐尺无言。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静谧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首句“残梦半窗晓”,描绘了一幅晨光初现,梦境渐醒的画面。半窗之晓,既暗示了时间的微妙变化,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梦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给人以深深的遐想空间。
次句“鸟声犹未喧”,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在这样的时刻,自然界的声音还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的鸟鸣,为这宁静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接着,“閒看花落尽”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另一面——花开花落。在这里,“閒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花落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某种超脱与平静。花落尽,意味着一个周期的结束,但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这种循环往复的生命力,引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深坐尺无言”则直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坐,意味着长时间地静坐,不言,即沉默不语。这种状态可能是对前文所描述景象的深入思考,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尺,此处可能象征时间的短暂或空间的狭小,与“深坐”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广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晨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宁静与思考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我有空山侣,响雪与流泉。
相随经一载,何处寻成连。
君是河阳辞赋手,奇书满架无不有。
况擅史笔称三长,文献徵搜志不朽。
汉家陵庙武乡祠,《蜀志》遗文时见之。
典章金石详考订,非君博雅其谁为。
羽流何幸附骥尾,一脉薪传继遗轨。
小草药物收笼中,下里之词惭众美。
书成直欲驾前贤,蜀中快睹珍珠船。
祠堂永作琅嬛笈,顿教纸贵钞流传。
愧乏琼琚何以报,流泉好奏《高山操》。
安雅堂中持赠君,君应对此欣然笑。
芙蓉开处试一弹,行看花县赓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