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这首诗是晚清政治家袁世凯所作,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第二首。袁世凯在诗中以渔翁自喻,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深沉思考。
首句“百年心事总悠悠”,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百年来的心愿与理想似乎都化为了无尽的忧愁。接着,“壮志当时苦未酬”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未能实现的遗憾与痛苦。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身怀兵甲的野老,而将他人视为眼中的王侯,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不满。他思考着天下是否真的没有稳固的基础,而对国家的现状感到深深的悲哀与无奈。
最后,“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表达了诗人决定远离尘嚣,隐居江湖的决心。他选择了一条与世无争的生活道路,以渔翁的形象结束了自己的叙述,既是对过往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东都有人持汉斧,南国无人系周圄。
未从刀锯宥者三,先即桁杨听之五。
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
心从仁上勘得道,笔与民间点为春。
百未试一刑几厝,忘其劳绩况恩数。
天语疑由公出然,公心默与天通故。
持平已遂留何须,责难未了归可图。
课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万古初。
剖斗折衡还未可,非绵蕞莫矫丛脞。
结绳之外画冠馀,作古幸无嫌自我。
太初寂无闻,其中涵大音。
渊明窃知之,写以无弦琴。
曾何入乎耳,无乃听以心。
子新嗜声诗,失寝夜废衾。
九死厚所养,五穷发其吟。
去年抱膏肓,朅来求我针。
机缄与相勘,脉络归自寻。
得之三百篇,喜至不自任。
诗亡道何之,珷玞乱球琳。
春秋一中和,异者向与歌。
诏勿捃刍狗,其傍有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