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历巡农,筑场纳稼早。
问雨夏曾沾,稍救青苗槁。
所以秋成况,较迤南颇好。
额庆为茅檐,庶得二釜饱。
共喜室家完,且免租赋扰。
括田亦奚为,藏富原有道。
山村历巡农,筑场纳稼早。
问雨夏曾沾,稍救青苗槁。
所以秋成况,较迤南颇好。
额庆为茅檐,庶得二釜饱。
共喜室家完,且免租赋扰。
括田亦奚为,藏富原有道。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慨。诗中通过“山村历巡农,筑场纳稼早”两句,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早早地在山村里耕种、收获,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与重要性。
“问雨夏曾沾,稍救青苗槁”则反映了农民对于雨水的依赖,夏季的雨水对于保护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稍微的滋润就能缓解作物因干旱而枯萎的状态。
“所以秋成况,较迤南颇好。额庆为茅檐,庶得二釜饱。”表达了对丰收景象的期待和喜悦,相较于其他地区,这里的秋天收成更为丰盛。诗人希望这样的好收成就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能有饭吃,过上温饱的生活。
“共喜室家完,且免租赋扰。”强调了家庭的完整与和谐,以及对减轻赋税压力的渴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括田亦奚为,藏富原有道。”则提出了关于土地管理与财富积累的问题,认为合理的土地使用与管理是实现财富积累的关键途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农事劳作到家庭生活,再到社会政策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社会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少日声名冠两科,弁星争看切云峨。
回翔禁路联三组,独步枢庭拥万戈。
饮马直须临瀚海,洗兵端欲挽天河。
壮怀落落今休矣,急景骎骎可奈何。
蚁动忽听床下斗,驹跳已向隙中过。
泉原一闭成千古,有客哀吟只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