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殍艘急似飞,万家儿女吁天悲。
岂无大将舒筹策,终见凶酋叹靡披。
流血可堪壤土赤,救焚何补羽书驰。
长城此日真凭寄,为靖妖氛报玉墀。
过去殍艘急似飞,万家儿女吁天悲。
岂无大将舒筹策,终见凶酋叹靡披。
流血可堪壤土赤,救焚何补羽书驰。
长城此日真凭寄,为靖妖氛报玉墀。
这首诗《感时呈郭二守》是明代诗人区元晋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惨景象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渴望。
首联“过去殍艘急似飞,万家儿女吁天悲”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乱时期,无数生灵涂炭,百姓哀嚎的情景。这里的“殍艘”可能是指因战乱而死亡的人群,比喻之快如船只疾行,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悲惨景象。
颔联“岂无大将舒筹策,终见凶酋叹靡披”则转向对国家治理者的期待与失望。诗人提出疑问:难道没有能人志士能够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抵御外敌吗?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面对凶残的敌人,只能徒叹无奈,无法改变战局。这里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
颈联“流血可堪壤土赤,救焚何补羽书驰”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描述。流血的场景令人不忍直视,土地被鲜血染红,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灵上的创伤。同时,诗人也反思了通过紧急文书寻求救援的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暗示了在战乱中,即使有再好的计划和措施,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尾联“长城此日真凭寄,为靖妖氛报玉墀”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平的强烈愿望。长城作为古代防御工事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心愿。最后一句“为靖妖氛报玉墀”,意为为了平息战乱,向朝廷报告,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安宁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平稳定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反思。
贫贱难久居,固穷亦有道。
有酒且为欢,居常以待老。
朝华既夕萎,春荣亦秋槁。
造物于群生,安能尽美好。
回视灵台中,中有不贪宝。
孰知被褐徒,光辉照四表。
孺谷本清真,潇洒意遗俗。
翩翩谢纨绮,咥咥亲醽醁。
室中治书郎,美者颜如玉。
素手行深杯,朱唇度丽曲。
春寒同衾裯,夜半唤炬烛。
一朝人事非,七尺如湿束。
宁辞案牍烦,幸免缧绁辱。
忆昔过从时,光景何由赎。
岂不思同忧,事势多踯躅。
纵有酒如泉,悒悒何能沃。